01
2025年6月,74岁的刘奶奶因腹胀难忍来到大冶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经过全腹CT扫描,医生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她的盆腔内竟潜藏着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巨大包块,其大小几乎相当于一个新生儿的头部(约157×134×222mm)。更令人担忧的是,检查还发现她同时患有甲状腺肿瘤,大小约50mm×35mm。此外,她的肿瘤标志物也显著升高。这些检查结果都强烈指向一个可怕的可能——晚期卵巢恶性肿瘤。
这个消息对于刘奶奶和她的家人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初次沟通时,焦虑、恐惧和无措弥漫在空气中。
面对如此高龄、如此复杂的病情、如此巨大的手术风险,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慢慢地,家属们的焦虑逐渐平复,开始尝试理解和接受现实,最终坚定地对医生表示:“鲁医生,请你的团队放心手术!我们全家都信任你们,妈妈也说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平静接受!你们只管放手去做!” 这份朴实而沉甸甸的信任,瞬间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动容,也更坚定了他们迎难而上的决心。
考虑到刘奶奶高龄、高血压、盆腔肿瘤巨大且来源复杂、腹膜转移、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导致全麻插管困难等多重高危因素,这台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简单活检后化疗或许“稳妥”,却意味着老人将在巨大的肿瘤压迫下(引发严重腹胀、便秘、尿频、食欲不振),承受持续的痛苦。
大冶市人民医院迅速启动最高级别的多学科诊疗(MDT)。由妇科主任鲁霞牵头,医务科组织妇科、普通外科、甲乳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骨干参与,并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刘华教授进行远程会诊和现场支持。
专家们进行了数次深入研讨,预判术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险情(尤其是巨大的出血风险和气管插管困境),制定周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打一场生命保卫战的万全准备!
2025年6月17日,在充分的准备和家属无条件的信任下,手术正式开始。在刘华教授的指导下,由鲁霞主任领衔的妇科团队精准操作。术中探查情况证实了术前的复杂预判:巨大肿瘤与大网膜、肠管紧密粘连并伴有坏死,分离难度极大!
然而,奇迹正在发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团队协作,鲁霞主任团队最终将这个来源于左侧卵巢的“巨无霸”肿瘤完整切除,同时完成了子宫、右侧附件、大网膜的切除。紧接着,普通外科熊春波主任团队接力上阵,有条不紊地切除了阑尾、腹膜及肠表面病灶。手术全程紧张有序,尽管惊险重重,但比预想的更为顺利!历时四小时,这场多学科协作的“拆弹”行动圆满成功!
术后康复同样是一场考验。转入ICU观察期间,刘奶奶曾出现两次危险的室颤,但均因医护人员反应迅速、处置得当而化险为夷。术后第二天,这位坚强的老人便能在帮助下下床行走。在妇科团队和ICU的精湛医护下,术后第九天,刘奶奶恢复良好,带着重生般的喜悦顺利出院回家休养!一个几乎被“判了死刑”的高难度手术,在信任、技术与协作中,成就了生命的奇迹。
行医路,就医路,路路艰辛。
医者心,患者心,心心相印。
这简单的四句话,道尽了无数医患之间,在生死关头相互扶持、携手前行的至深情感。
卵巢癌:沉默的“健康杀手”,尤其需警惕!
刘奶奶的经历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其深藏盆腔,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像刘奶奶一样,约70%的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特别是老年女性,往往发现更晚、肿瘤侵袭性更强、预后相对更差。
· 警惕这些信号:
o 新发或频繁(>12天/月)的腹胀
o 盆腔或腹部疼痛
o 进食困难或容易饱胀
o 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o 无法解释的腹围增加
· 重视妇科检查: 凡是有相关症状者,应及时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双合诊/三合诊)。发现附件区肿块或直肠子宫陷凹结节,务必高度警惕,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进行深入检查(如超声、肿瘤标志物、必要时CT/MRI),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