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8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
虽然名字带“秋”
但此时暑热未消
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秋老虎”的炎热中
真正的凉爽还需等待。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点,养生也要顺应自然,从“夏长”转向“秋收”,重点在于润燥、养肺、防寒、敛阳。
今天,就为大家送上立秋养生指南,助你健康入秋!
立秋后,燥气渐盛,易伤肺津,饮食宜“少辛多酸”,少吃辛辣(如姜、辣椒、花椒),多吃酸味(如山楂、葡萄、柠檬)以收敛肺气。推荐食物:
✅ 润燥养肺:银耳、百合、莲藕、梨、蜂蜜;
✅ 健脾祛湿:山药、茯苓、薏米、赤小豆;
✅ 滋阴补虚:鸭肉、芝麻、核桃、黑豆。
雪梨1个+冰糖少许+枸杞5颗,炖煮20分钟,润肺止咳,适合初秋干燥季节。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后应调整作息,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顺应阳气收敛,避免“秋乏”。
注意:
空调不宜开太低(26度左右),避免“阴暑”(受凉感冒);
早晚温差大,及时添衣,尤其护好颈部、腹部、脚踝。
秋季运动宜选择温和、舒缓的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最佳运动时间:
早晨(7-9点)或傍晚(5-7点),避开正午高温。
秋对应五脏中的肺,而“悲忧伤肺”。入秋后,日照减少,人易情绪低落,可多晒太阳、听轻音乐、练习深呼吸,保持心态平和。
小妙招:
晨起对着窗外大笑几声,宣发肺气;
睡前泡脚(加艾叶或生姜),助眠安神。
立秋后,感冒、咳嗽、腹泻高发,需注意:
肺燥咳嗽:多喝温水,少吃油炸食品;
肠胃不适:避免贪凉饮冷,饮食清淡;
过敏鼻炎:早晚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是丰收的开始,也是养生的关键期。顺应天时,调养身心,才能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健康迎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