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禁忌语:“不知道。”
-
为何不妥?:直接回答“不知道”会被患者视为不专业、推诿或漠不关心,严重损害信任感,极易导致投诉。
-
正确应对:无论是否是自己分管的患者,都应积极提供帮助。正确的做法是:“您问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我暂时不太确定,让我帮您查证一下/联系您的主管医生或责任护士来为您详细解答。”
2. 禁忌语:“这不是我管的,不关我的事。”
-
为何不妥?:护理工作强调团队协作,此言一出尽显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将内部责任划分暴露给患者,会让其感到被“踢皮球”,从而引发不满和投诉。
-
正确应对:应主动承担起“首问负责制”的角色。可以回答:“您的情况我了解了,虽然我不是您的责任护士,但我会马上联系她(或您的主管医生)来帮助您解决问题。”
3. 禁忌语:“行了,我知道,你不用说了。”
-
为何不妥?:这是一种极其敷衍的态度,会瞬间切断有效沟通。很多患者因担心自己的病情,常会跟管床护士问很多关自己病情的问题,此时需注意态度,即使你很忙,也不能态度敷衍,否则会让患者情绪低落,严重的不配合治疗,影响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
正确应对:即使工作繁忙,也应展现出倾听的意愿。可以使用共情语言:“我明白您很担心,您的意思我大致了解了。为了更准确地帮您,我再跟您确认一下这几个要点好吗?”
4. 禁忌语:“是你知道还是我知道??”
-
为何不妥?: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挑衅性语言,面对那些懂点医学知识经常询问自身病情的患者的患者,会直接激化矛盾,引发争吵,严重破坏专业的护患关系。
-
正确应对:保持专业自信的同时,更要保持耐心。应这样沟通:“很高兴您对自己的病情这么关注。根据您的治疗方案和目前的规范,我们这样做是因为……(给出专业解释)”。若沟通困难,应及时寻求同事或护士长一起来处理。
5. 禁忌语:“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吗?”
-
为何不妥?:针对一些老年患者或初次住院的病人,他们难免忘事,此时一定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不耐烦或是心生怨气,把不好的语气和情绪转嫁到患者身上。
-
正确应对:将重复宣教视为护理工作的常态。应保持微笑,耐心地再次解释:“没关系,可能是我上次没讲清楚,我们再一起看一下这个问题……” 良好的态度是避免纠纷的最好屏障。
6. 禁忌语:“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
为何不妥?:一些不听话、不配合、不听医嘱的患者,是护理人员感觉最头疼的,此时要记住,对于这种患者,千万不能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否则定会引发矛盾。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口气生硬,他们听了肯定会不舒服。
-
正确应对:避免正面指责,尝试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运用动机性访谈技巧:“您能和我聊聊,是什么原因让您不想做这个治疗/吃药吗?我们看看一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沟通找到症结,而非强行命令。
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情绪劳动与沟通艺术。永远不要与患者争对错,而是要与患者共情,共同解决问题。多一份耐心,多一句解释,就能避免大多数潜在的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