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与融合,切实筑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9月24日,大冶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健康管理中心在中心院区7号楼1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2025年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三期)”。来自医共体各分院的分管领导、医务公卫骨干、临床医生及乡村医生共220余人齐聚现场充电。
早赴“学约”:
基层医者的学习热忱
培训当天清晨7时许,距离签到开始还有1小时,学术报告厅外已迎来不少身影—乡村医生们带着笔记本早早到场,有的互相交流日常工作难点,有的提前熟悉培训议程,这份“赶早”的积极性,正是基层医者对提升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为整场培训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
培训前,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易玲娜对远道而来的参训学员、基层同仁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培训是落实省市医共体与医改要求,破解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传染病直报、急危重症转诊等基层公卫难点的举措,期望学员学以致用、推进医防融合,同时表示市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将通过技术帮扶、质控督导、人才下沉等方式支持基层能力提升。
干货满溢:
精准授课破解基层服务难点
本次培训聚焦基层公卫服务核心需求,邀请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讲师,结合临床实践与工作难点,带来针对性极强的课程内容,让参训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有方法”:大冶市罗家桥卫生院周国强,围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手把手教村医“随访沟通技巧”(如缓解患者抵触情绪的话术),并逐点拆解患者评分评级标准,为村医日常随访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手册”。
急诊转诊“明标准”:大冶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石浪钦医师,用多起真实临床案例讲解“急重患者判断与转诊”,让参训者深刻认识到“早识别、早转诊”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助力基层守住“生命第一道防线”。
孕产服务“有温度”:大冶市茗山卫生院彭蕾丽科长分享《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经验,从健康监测、营养指导、心理支持到疾病预防,全方位覆盖孕产妇管理要点。尤其提到茗山卫生院“上门随访+产后心理疏导”的人性化服务,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暖心模板”。
结核防治“指方向”:黄石市公卫中心朱志松主任,从结核病现状、诊断要点、规范治疗到不良反应应对,层层递进讲解,为基层做好“早发现、早治疗”筑牢技术根基。
新法落地“知重点”:大冶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柯婷主任,紧扣2025年9月1日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提炼“预防环节关键职责”“监测、报告与预警配合”等核心内容,帮助基层医者及时更新法律知识,让基层医者懂法、用法、依法开展公卫服务。
信息报送“会实操”:大冶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陈慧老师,不仅讲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更现场演示“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报卡流程——从信息录入到审核提交,一步一教,解决基层“会报、报准”的难题。
传染病诊疗“握要点”:大冶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陈康医师、徐锦维医师,分别解读登革热(2024版)、手足口病(2018版)、流感(2025版)、诺如病毒胃肠炎(2025版)诊疗方案,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防控,全方位覆盖,帮助基层医者精准掌握常见传染病诊疗要点。
暖心保障:
细节里藏着人文关怀
除了专业授课,培训中的“小细节”更显温度。为保障学习效率,会务组提前明确“提前10分钟签到、手机静音”的纪律;中午12:00-13:30,中心院区食堂提供营养午餐,并引导参训者“文明就餐、杜绝浪费”;休息期间,后勤保障部还贴心播放电影《狙击手》,让参训者在放松中缓解学习疲劳,感受医院的人文关怀。
赋能前行:
筑牢健康大冶“基层防线”
此次培训既是“技能充电”,更是“经验交流”;既填补了基层医者在部分专业领域的知识空白,又搭建了跨单位学习的平台。下一步,大冶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将持续聚焦基层公卫需求,常态化开展精准化、实用化培训,以更扎实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守护辖区群众生命健康,为推进健康大冶建设注入更多医共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