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显微镜下呈明显的螺旋形或弯曲杆状,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唯一寄生在胃内的细菌。Hp 传染性强,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共餐、接吻、喝污染的水源、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均可感Hp,我国Hp感染率约为56%。Hp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胃粘膜发生肠化前根除Hp,几乎能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目前临床常使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有哪些?
侵入性检测方法:胃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测。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 13C 和 14C 尿素呼气试验,具有准确、特异、灵敏和安全等优点,是目前临床常用的 Hp 检测方法。
注意事项:
检查前停用各类抗菌药物至少4周,停用PPI、铋剂、H2 受体拮抗剂等 2 周,停用有抑菌作用的中药(黄连、大黄等)4 周。
检查当日禁食禁水禁烟2小时。
13C、14C 尿素呼气试验有何区别,如何选用?
14C是放射性同位素, 有少量放射性;13C 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对人体无损害,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更适合孕妇以及儿童。
14C 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及Hp 检测仪检测,相对价格低廉;13C 是需用质谱仪或光谱仪检测,成本高,安全性更高。
当然,Hp 检测中所用 14C 尿素剂量极小,在安全范围内。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何处理?
目前根除Hp主要推荐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铋剂,疗程为10-14天。为避免杀菌失败或产生耐药性,治疗期间不能随意停药或延长疗程。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的指征是什么?
•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早期胃癌接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胃次全切除术者;
• 有胃癌家族史;
•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 Hp相关性胃炎;
• 胃增生性息肉;
• Hp相关性消化不良;
•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维生素 B 缺乏;
• 证实Hp感染(无根除治疗抗衡等因素)。
儿童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治疗?
儿童是受 Hp 侵袭的最危险人群,全球儿童 Hp 的总患病率为 32.6%,但不推荐对 14 岁以下儿童常规进行 Hp 检测。原因分析如下:
1、与成人相比,儿童 Hp 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
2、儿童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如:抗菌素选择余地小(仅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
3、儿童 Hp 感染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
4、儿童的依从性差;
5、儿童根除后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
根除治疗后,如何评估治疗效果?
为了避免药物(如 PPI、铋剂和抗生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应在完成治疗至少4周以后复查Hp。
尿素呼气试验是评估 Hp 根除治疗后结果的最佳方法,粪便Hp抗原检测可作为备选检查。
符合下述之一者可判断为Hp根除:1)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2)粪Hp抗原检测阴性;3)基于胃窦、胃体2个部位取材的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阴性。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怎么办?
初次根除 Hp 失败的患者,通常需停用抗 Hp 药物 3~6 个月,待细菌恢复活跃状态后再选择其它根除方案进行二次根除或补救治疗。
治好后是不是容易复发?以后要不要年年复查?
Hp的治愈率在80%-90%,但会复发(一般5年复发率小于5%),需要定期复查。
胃癌高危人群(如下)建议每年复查胃镜和Hp。
1、 消化性溃疡病史者(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消化不良症状
4、内镜下胃部手术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
5、胃癌家族史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7、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腺瘤性、增生性胃息肉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1. 孩子是易感人群,应使用专用餐具,禁止口口喂食。
2. 如果家庭中有成员感染了Hp,感染者尽量使用自己的专属餐具,直至治愈。
3. 就餐使用公勺公筷。
4. 定期消毒餐具,如:高温煮沸半小时左右。
5. 不吃生肉,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
6.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喝酒,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7.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洗牙。